400-678-2778
[email protected]【技术观点】关于刀丝的看法
造成第一种刀丝的原因一般是:
①油墨中的超常颗粒(沉淀或析出);
②无机杂质的存在;
③不良生产环境的影响;
④油墨黏度过高;
⑤刮刀有缺损;
⑥刮刀的安装角度不正确;
⑦版辊的表面光洁度和网穴的光洁度不够;
⑧油墨表面张力同版辊的配合不合理。
造成第二种刀丝的原因主要是:
①版辊不正常的径向跳动,凹印行业标准CY/T9的数据是≤0.3mm,笔者认为单张纸出版凹印的标准服务态度轮转凹印上,该数据应该略高一些;
②版辊的表面光洁度,CY/T9的相关数据是Ra≤0.4;
③固定的刮刀架与刮刀的刚性;
④从刮刀下漏出的墨线。
业内对刀丝的产生还有一种“活性粒子假设”,认为:
①油墨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,树脂和颜料在研磨、撞击和搅拌等外力作用下使分五链断裂,产生带极性的离子或基团,即活性粒子;
②刮刀和版辊的摩擦使版辊的镀铬表面产生较多的铬离子;
③活性粒子在印刷过程中不断产生和结合,并黏附在版辊上,积聚到一定量时会窜出;
④约2/3的活性粒子转移出去,剩余部分继续结合、累积;
⑤当有外来粒子为吸附剂或成核剂时,反应加快,造成更密的刀丝出现。
因此,这种假设的结论就是:这种情况产生的刀丝不是由刮刀产生的,而是印刷过程中内部化学瓜的产物。“活性粒子假设”其实是认为这种故障的产生无法用物理方法测定,要彻底解决它是困难的。
笔者认为凹印刀丝的产生原因是可以测量也可以检查出来的。对于第一种刀丝,不管是油墨中的灰尘或杂质,还是沉淀析出物,均可用一定目数的筛网过滤而检出。这种检测方法也适用由于静电过大而使灰尘吸附、凝结成过大的颗粒,卡在刮刀与印版之间形成的刀丝。油墨黏度是否合适,用黏度杯测一下就可以判断。至于刮刀的安装情况,依靠目测和手动调整都可解决,不是难事。印版的质量问题,只要按照制版厂的出厂数据复测,也完全能把握住质量关。至于油墨张力同版辊的配合,主要靠历史数据的积累和分析,油墨的表面张力主要同所用溶剂有关,一般而言,油墨与溶剂的参数没有改变,张力配合不会出问题,若出现问题,一般是在油墨方面。应该注意的是,油墨和溶剂都是化工产品,印刷企业可能对其不很熟悉,因此在采购或领用时有时可能会出错,所以企业质管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数据,以保证该类材料的准确性;若发现有问题,简单的办法是换用,当然也可以添加一些助剂来加以改变。所以,上述寻找刀丝产生原因的结论是:只要查出不正常的数据,也就有了相应的解决办法。
对第二种刀丝,更要强调查数据,要查印刷机与版辊的相关数据。根据笔者多年来对凹印一线的了解,一线员工一般不会去测量这些数据,因此当相关数据出问题时,也拿不出相应的解决办法。其实这种刀丝的产生,正是版辊的跳动也刮刀的跳动不同步,如果我们利用刮刀的弹性或版辊的粗糙度,使刮刀做到随着版辊跳动,从而达到不使油墨从刮刀下漏出的目的,从而堵住了墨线从刮刀下窜出的漏洞。至于“活性粒子假设”,笔者只想提一个问题:同样使用溶剂型油墨的柔印,为什么从来没有遇到过刀丝这个问题呢?